清正廉洁“海笔架”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25 16:26

  笔架亦称笔格,为搁笔的文房用具。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海笔架”外号,因“海青天”“不畏强权的气节、不爱荣华的执着、不甘人后的奋进”这一清正廉洁品行而得名。

  海瑞出身仅为小举人,37岁中举,41岁才分配到福建南平县做教谕,相当于如今的教育局局长。他还兼县学校长,还得给学生上课。

  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他的上司、延平府视学到南平县视察工作,在南平县学官署接见学官。两名副手在海瑞带领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二人中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视学先是惊讶,继而羞怒,冷笑一声,对两旁随从说,“哟,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个山字笔架”!

  两跪,夹一站,可不是活脱脱一副山字笔架的模样。视学大人从来没有遇到下级官员如此轻慢自己,拂袖而去。

  海瑞这种做法,有点像古代的陶渊明,但实质上与陶渊明有本质不同。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是为了人格上不愿受辱,他向往的是平等自由的桃花源,不愿意受到官场的束缚,瞧不起这些官场俗人。而海瑞之所以不跪,并不是不尊敬长官,而是因为开国之初,洪武帝为了提倡儒家的尊学重道风气,规定在府学中见上官,可以拜而不跪。百年之后,士风日坏,学官们为了讨好上级,无所不为,跪迎上官早已相习成风。所以,海瑞这一站,就站得惊世骇俗。一下子,“海笔架”的名声在官场上传开了。

  这个故事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的《清官海瑞》一书里有活灵活现的呈现。《明史》赞曰: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易中天说,海瑞不但谨遵圣贤教诲且身体力行,而且还要和不良风气做斗争,而无论对方职位有多高,来头有多大。这些诠释,就是海瑞不阿谀奉承的“海笔架”品性。

  千古多少事,阿谀尽害人。对当时来说,海瑞在官场可以说是个“另类”,然而,即使在今天,阿谀之风仍未绝迹,在一些人那里还挺盛行。原四川彭州市委书记陈家荣,就曾这样反思自己的犯罪原因,“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围在我身边的都是些怀着不同目的对我阿谀奉承的人”“久而久之,那种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美好感觉就像鸦片一样,让我上瘾,让我满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无欲,所以刚强。在海瑞看来,在其位谋其政,自己既然拿政府的薪水,就要踏踏实实地干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净玩虚的,奴颜婢膝不是他的性格,升官发财与他毫无关系。

  其实,现代社会只要人人支起“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枝叶关情”的方正“笔架”,那么,我们必将挥毫落纸,书写“为民、务实、清廉”无怨无悔的精彩人生。(叶维达)

【责任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