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示族人:笃操持 不矜张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18-01-19 11:23
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有时若遇霜雪到,只见青松不见花。

    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有时若遇霜雪到,只见青松不见花。

    蔡新,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漳浦下布村蔡氏族人。乾隆元年中进士,历任工、礼、吏、刑、兵等五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总裁、太子太傅,是福建省清代职级最高、任职中央部门主官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历史名人,著有《事心录》《缉斋诗文集》等。蔡新清廉正直,谦虚谨慎,勤勉从政,官德人品才学俱佳,可谓“生为乾隆所器重,卒为嘉庆所赐谥”,深受朝野称颂。

    官居一品的蔡新担心家族子弟擅权徇私、逞势欺人,因此,他潜心研究历代儒家对于操心、养心、存心等方面的论述,提倡以“恭、宽、敏、惠、智、勇、忠、恕、孝、悌”为道德规范,在治家方面突出要讲仁义,要修身养志。蔡新去世后,下布村族人在蔡新生前点滴教诲基础上,整理了《蔡新家训》,供蔡氏后代子孙学习。

    有万世溪南 无百年宰相

    蔡新家境贫寒,3岁丧父,但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叔父蔡世远的钟爱。从乾隆元年中进士,到官居一品,在近50年的宦途中,蔡新始终铭记叔父的谆谆教诲,人品端正,尽忠尽职,清正廉明。

    蔡新一生谦虚谨慎,平易待人。他在位时,曾经数次返乡,但他不摆“衣锦还乡”的架势,从来没有前呼后拥,每次都是乘旧轿子回老家。有一次,他的乘舆被外村顽童抛掷小石子,他也只视为“村童嬉戏”而不加计较。

    身居高位的蔡新请假在老家侍养母亲时,有一天,下布村与邻村溪南发生纠纷,族人找到他希望他向地方官施压,借助官府力量为本村撑腰。蔡新却教育族人对邻里宜和睦,不宜结仇隙,他说道:“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意思是溪南村一直存在,而我这位从下布村走出去的宰相却当不了百年,应避免村与村、族与族间的矛盾。这个故事至今仍传为美谈。

    他尊重地方官吏,就是遇见丞尉等低级官员,都持礼甚恭。有人认为,蔡新这样做会有辱一品大员的身份,他却说:我这样做就是要使乡民们知道,即便位至宰相,也须尊重地方官吏,敬畏法典,给予父母官应有的尊严。《清史稿》中记载:“新家居谦慎,遇丞尉执礼必恭。或问之,曰:欲使乡人知位至宰相,亦必敬本籍官吏,庶心有所不敢,犯法者鲜耳。”所以,“终公之世,漳浦民无滋事”。

    蔡新对府县官吏的刻意奉承巴结,以及自己的一些族亲乡邻、门生故旧“拿虎皮当大旗讨便宜”的现象深恶痛绝。借一次寿宴机会,他向在场的府县官员及宗亲好友郑重宣告:自己虽身居宰相,家人和亲属仍应服从地方官的管理。自今以后,地方官员士绅不必来府送礼问候,地方政事我概不过问,族人亲友犯法与庶民同罪,不得借我名义求情枉法。这一告示使地方官吏如释重负,也敬佩万分,其族人因此更加循规蹈矩。

    事实也确实如此,蔡新对于堂侄越轨犯科毫不袒护,明确告知县吏要依律惩办。由于蔡新带头敬官守法,他在世及去世几十年间,其家人与乡亲很少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

    德望见于朋僚

    蔡新认为“操履端谨,言行必衷于礼法”,他精通理学,在学术上以求仁为宗旨,以孟子“不动心”为要务。他编撰《事心录》,提出为官要注重修心、养心,才能“信笃操持,不为利疾”;更要无欲、敬业,才能一身正气。

    这在《漳浦县志》中有所体现。《漳浦县志》写道,蔡新自服官莅政后,“恪遵成法,德望见于朋僚”。他先后主持京师会试及江西、河南等地乡试,都能做到廉洁奉公,为国遴选人才。

    乾隆十年,他在河南督学,当地有一名门子弟托人说情。蔡新断然拒绝道:“秀才为进身之始,不可不端。患得若此,则心术品行可知!”不予录取。与此相对应的是,有原本已经被录取的富家的兄弟俩,因遭到诬控,说他们是用钱买来的,考官为避嫌而不敢录取,并征询蔡新的意见。蔡新说:“我只知道以文取士而已。”结果这两兄弟最终都被录取了。

    还有一次,漳浦产山社陈财主信奉“朝中有人好当官”的说法,叫儿子携巨款进京找蔡新打点,想谋个一官半职。结果被蔡新严词拒绝,并被当场教育了一通,只得灰头土脸地回家。

    贤声相孚于里族

    蔡新在家训中说:“勤读勤耕是荣华,交商买卖眼睛花。贪花恋酒无利益,争讼赌博破了家。贫人莫去探富亲,富亲看你是贱人。天下州郡游遍尽,勤俭节用免求人;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若上九重天。空手问人如问壁,百般巧语不若钱;不信但看酒中席,杯酒先敬富豪人。骨肉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父母在日不孝顺,死后何须哭鬼神。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有时若遇霜雪到,只见青松不见花。”句句都是发自肺腑之言,充分展现了蔡新饱含真情实感地教导家族子弟要勤于耕读、修身养志、勤俭节用、睦族亲谊、善待他人的道理。

    《漳浦县志》也写道,蔡新“退老家居,不事矜张,贤声相孚于里族”,他敦亲睦邻,敬老爱少,受到族人的爱戴。蔡新不贪恋高位,辞官事母至孝。他中进士第二年就回家为父营坟,并接母亲去京,母亲因留恋故土未随行。乾隆十八年,请假省亲,探视患眼疾的母亲,乾隆廿二年,又请假回乡侍奉母亲,廿二年十一月抵家,十二月乾隆任命蔡新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蔡新呈上札奏恳辞,乾隆准许日后回京任职。蔡新直至廿九年十二月母亲亡故,在家守孝三年后,才回京复命。

    他请假在家侍奉母亲时,经常身穿粗布衣衫,亲自在田园内种植瓜果蔬菜,过着勤俭简朴的生活,安于清贫。蔡新与夫人相濡以沫,患难相依。

    蔡新告老还乡后,还经常访问各地的蔡氏宗亲祠堂以及庙宇,修族谱,提倡睦族亲谊,尊老尊贤;在地方上施行公益和提倡公德,在家乡设置义学,使无力延请师傅的族中亲属子弟得以入学;购置学田,资助族中参加乡试者的贫寒之士。乾隆五十九年,漳州发生大水灾,他设置义仓,积粮备荒,又设置义冢,使穷人有地方埋葬故去的亲属。还请工匠修葺先贤蔡襄和黄道周的祠堂,乡民们大为赞颂。

    嘉庆四年十二月,蔡新于家中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嘉庆御批:原任大学士蔡新,人品端正,学问深醇,久任纶扉,兼辖部务,俱能恪恭奉职,而在上书房行走,年份最久,朕及诸昆弟俱经授读,懋著慎勤,着加恩晋赠太傅,并着巡抚汪志伊代朕奠酒,以示眷念旧臣祭意。擢内称子四人,孙行达,并令择其有出息者二人,送部引见。并赐祭葬,谥号文恭。嘉庆赞扬蔡新恪恭奉职、懋著慎勤,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在蔡新的教育和影响下,蔡氏一族人才辈出。他的长子蔡本俶,乾隆二十五年中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主事。六子蔡本俊,嘉庆四年中进士,官至刑部山西司主事、南宁知府,著有《古砚斋诗集》《延禧堂寿言》。蔡新之孙蔡行达,嘉庆六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朱昌荣 杨特团 曹雅丽 资料提供:严利人,李宏民)

    卜宪群点评

    一个人无论官多高、权多大,都不应当矜张。富贵如项羽,灭秦屠咸阳,杀子婴,焚秦宫,不思如何立足关中,一统天下,救国安民,而是急于回归故里,说了一句被人讥讽千古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奉行这个价值观的不只是项羽,汉代有一个出身贫寒的朱买臣,刻苦读书,终被汉武帝赏识,入为内臣,出为会稽太守。临别前,汉武帝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朱买臣荣归故里,会稽大小官吏出城迎接,沿途大小车一百多辆,煞是壮观。思念故乡、回归故乡本身并不是问题,故乡情结生活在外的人大都有,不独富贵之人。但如蔡新身居高位,低调回乡,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在老百姓心中的丰碑远非那些矜张不可一世者可比。

    蔡新的故事还给我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活得清楚明白。他懂得贪花恋酒、争讼赌博之害,懂得世态炎凉、贫富贵贱在世人眼中的巨大落差,懂得父母家庭骨肉之间温情的重要,所以他不仅教育子女要勤耕勤读、节俭持家,而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也贯彻在他为人做官的实践中。我读过的家训中,如《蔡新家训》这般朴素又深刻者不多!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黄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