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的腰杆父亲的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7-08-30 09:55
祖母出生在1912年,是那个年代被缠过足的小脚女人。她虽然很瘦,但无论走路还是坐着,腰杆总是挺拔直溜。

    祖母出生在1912年,是那个年代被缠过足的小脚女人。她虽然很瘦,但无论走路还是坐着,腰杆总是挺拔直溜。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父亲响应国家号召,踊跃报名入伍参军,成为一名军人。祖母是一个非常刚毅的母亲,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她极力支持父亲参军和投身国防建设的想法,希望父亲到部队好好锻炼。在欢送会上,祖母还代表参军入伍家属发了言,看着父亲胸前戴着大红花,别提有多么自豪和光荣。后来,她执意把父亲从家里一直送到火车站。父亲临上火车的时候,祖母还唱起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虽然调不大准,但声音洪亮。祖母嘱咐父亲,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报效国家,有了国才有家,不能光顾自家的小日子。父亲非常理解祖母的话,更深知军人这个称谓在她心里的分量有多么重。父亲虽然是和平时期的军人,没上前线打过仗,但是一直都保持整装待发、听从祖国召唤且警惕来犯之敌的戒备状态,始终将“位卑未敢忘忧国”牢记心头,随时准备为祖国而战斗。

    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我一出生就没见过祖父,祖母一直同我们一起生活。我是聆听祖母和母亲的教诲长大的,无论农村条件多么艰苦,祖母都和全家相依为命,祖母和母亲一起挑起照顾全家人的重担。那时,父亲在塞外山城张家口某部驻扎。

    我5岁那年,刚刚到了记事的年龄,记得家里做些所谓的好饭菜,祖母舍不得让自家人吃,而是迈着小碎步亲自送给村里那些困难家庭的小孩。祖母虽然是小脚,但走路总是挺着腰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她的身影是那么高大。

    还有一次,祖母过66岁生日,家里的亲戚和乡亲们为了给她祝寿送来了几篮子寿桃形状的馒头和点心,她依旧舍不得吃,说别人家比咱家困难,还是送给他们吧。我跟在祖母身后,挨家挨户地将“寿桃”和点心送给老人、病人和小孩,自己眼巴巴地望着“寿桃”和点心,口水直往肚里咽。

    每当母亲给父亲写信的时候,祖母总是让母亲叮嘱父亲,不要惦着家里,心里要装着国家,把部队的工作做好就是对家里最好的回报。受祖母的影响,父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战友亲如兄弟,总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战友们。由于成绩显著,父亲还多次立功受到嘉奖,被授予“雷锋式干部”荣誉称号,得到部队的推举和认可。

    记得那一年夏天,我们终于盼到了全家随军。父亲做通祖母的工作,硬是把年近古稀的祖母连同全家从河北昌黎迁到张家口。到了冬天,塞外格外寒冷,但是全家人相隔两地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大家生活在一起感到异常温暖。

    那时部队的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几乎每周都有活动。最让我难忘的是,部队的每一场电影和文艺演出,父亲都让祖母一饱眼福,场场不落。父亲安排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后,回到位于几里以外的东山坡营房的家里,接上祖母,小心翼翼地把她背在自己的背上,步履坚实地一步步走向演出礼堂或露天放映现场,母亲、妹妹和我则跟在父亲身后。那时,看着父亲背着祖母的背影,我惊诧地感到父亲和祖母是那么协调,好像是一座山托着一座桥梁,犹如彩虹般镶嵌在不平而又幸福温馨的山道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部队的日子里,当有放映和演出活动,父亲的背上就有祖母的身躯,幸福和欢乐,还有那每天从早到晚的军号声,充盈着全家在部队的美好时光,其乐融融。父亲带着全家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我们与父亲度过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父亲的军装我试穿过不少,父亲的领章和帽徽,至今我还依然珍藏。

    时光蹉跎,33年前,我们全家也随父亲从部队转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秦皇岛。但是,父亲踩着山道背着祖母的种种情景,还有那令我终生难忘的军营生活,如同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王继麟)

【责任编辑:黄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