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泉州市乡镇纪委“前哨”作用如何发挥?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7-08-02 10:18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乡镇纪委是‘前哨站’,乡镇纪检干部是‘前锋军’,必须强化监督力量、强化岗位练兵、强化督促指导。”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乡镇纪委是‘前哨站’,乡镇纪检干部是‘前锋军’,必须强化监督力量、强化岗位练兵、强化督促指导。”去年下半年县乡换届后,针对全市大部分乡镇纪检干部履新任职,监督力量薄弱、执纪能力不足等问题,泉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温惠榕就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经过前期调研、反复论证,今年初,泉州市纪委一份剑指乡镇纪委能力建设的“红头文件”制定出台,被许多基层纪检干部赞之为“干货满满,料头十足”。上半年,全市133个乡镇纪委、30个街道纪工委就交出了一份可喜的“成绩单”:开展谈话函询821人次,同比增长57.3%;立案审查党员干部违纪案件50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1人,同比分别增长75.5%、80.9 %。

    增兵——配强配足监督力量

    “‘三转’以后的一段时间,镇纪委只有书记、副书记是专职,其他委员都是身兼数职。要调查处理信访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等,人手不足,捉襟见肘啊。”惠安县辋川镇纪委书记胡红玲说,这下好了,镇党委一下子“给”了3名优秀年轻干部。“现在可谓是兵强马壮,再不耕好监督执纪‘责任田’就说不过去了。”胡红玲信誓旦旦。

    胡红玲的信心,源自于泉州市纪委要求乡镇纪委至少配备2名专职纪检干部的“硬性”规定。

    如今,全市所有乡镇纪委100%配备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其中很多是年轻优秀的县管副科级后备干部,乡镇纪委监督力量得到保障。

    有的县力度更大。比如,安溪县纪委积极取得县委支持,由县委编办把乡镇纪委编制从乡镇机关行政编制中单列出来,明确24个乡镇纪委75个编制数,乡均3.1个。

    练兵——提升监督执纪能力

    “如果没有市县纪委‘手把手’的培训指导,也许一条问题线索就从我手中流失了。”谈起前不久立案审查的一起村干部扶贫领域的违纪案件,德化县国宝乡纪委书记张其国颇有感触。

    去年乡镇换届后,泉州市纪委把业务培训列为“先行工程”,先后集中举办3期乡镇专职纪检干部培训班、1期新任乡镇纪委书记培训班、1期乡镇纪检干部新闻宣传业务异地培训班,培训总人数达1200多人次。

    “这几次大规模的培训活动有别以往,授课老师大多数是市纪委长期从事监督执纪的能手,业务性更强、实用性更突出,而且还引入交流互动环节,让乡镇纪检干部带着问题参加培训,由授课人现场答疑解惑。” 泉州市纪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今后这种实用性强的业务培训将经常开展。

    各县(市、区)纪委也纷纷行动,加大对乡镇纪检干部的培训力度。从去年乡镇换届以来,全市11个县(市、区)累计开展业务培训达到31场次。

    与此同时,该市综合运用跟班学习锻炼、参与办案、抽调督查、加入巡察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岗位练兵活动,着力提升乡镇纪检干部的监督执纪“实战”能力。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纪委先后安排乡镇纪检干部跟班学习105人次,参与办案420人次,参与巡察137人次,参与专项督查455人次。

    用兵——区域协作解难题

    “近几年来,随着‘两个责任’的压紧压实,‘监督难’的老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但是,一些乡镇纪检干部面对整天‘打交道’的身边同事、村(居)干部,有时难免碍于情面、束手束脚,监督执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泉州市纪检监察学会秘书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如何破解?泉州给出答案,推行乡镇纪委片区联动协作机制。

    该市要求,县级纪委要按照“毗邻相近、方便工作、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行“统一调度、归口管理、分组监督、交叉执纪”的联合监督执纪方式,在乡镇纪委机构、编制、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将乡镇纪委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协作小组,由县级纪委班子成员牵头,并安排纪律审查部门对口联系,实现协作区内监督执纪工作的力量整合、异地协作,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集中会战”,形成“一盘棋”的监督执纪工作格局。

    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效应,该市还建立工作例会、交叉监督、联合执纪、工作报告、信息反馈等配套工作制度。

    “乡镇纪委片区联动协作机制不仅解决了乡镇纪委机制不畅、监督乏力等突出问题,而且通过对标找差、抱团协作,监督执纪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许多乡镇纪检干部赞不绝口。

    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推行乡镇纪委片区联动协作机制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开展联合交叉检查43场次,联合执纪审查32场次,从中发现问题线索102条,立案审查违纪案件72件。(陈宝福 谢宝增)

【责任编辑:黄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