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是党员最坚实的靠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16-08-26 16:13

    5.组织是党员最坚实的靠山

    日前发表的《学思践悟》文章指出,对共产党员来说,组织是最坚实的靠山,对组织要付之以忠诚。这一论述,既为有问题、犯错误的同志亡羊补牢指明了出路,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最可依靠的力量。

    我们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组织。在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雇农赵玉林被发展入党后,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老婆不解地问,党员和老百姓有啥不同?赵玉林想了想说,不同的地方,就是党员“在组织”、“有纪律”。语言朴素,却很耐琢磨,从中可以体会出“组织”的重要内涵及特质。组织是一个集体名词,因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成员之间同心协力,能使力量倍增。有研究表明,大雁在空中结队飞行,彼此间扇动翅膀、同频共振,可使长途飞行省力70%左右。这就是著名的“雁阵原理”。组织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包括党的委员会、党组、党支部等组织实体,以及组织领导、组织制度、组织纪律、组织程序、组织管理、组织生活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内容。党员正是依靠这些组织实体,通过遵从、执行这些组织制度、程序和纪律,实现“在组织”的政治生活,既为组织贡献力量,使组织富有战斗力,也在融入组织、忠诚于组织中施展才能、体现个人价值。同时,我们党纪律严明、纪严于法。刚性的纪律约束,在规范党员干部行为,防止党员干部跑偏、越线等方面设置了一道高压线,为党员的政治生命健康发展铺设了一条“铁轨”。

    党员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悉心培养。党员自入党之日起,就成为“在组织”的人,开启了新的政治生命。“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这些话揭示了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也说明个人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道理。组织培养是党员干部成长的摇篮,党员思想有困顿,组织为其释疑解惑;工作有困难,组织为其排忧解难;成长有需求,组织为其搭建平台;组织为党员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给予党员进步的动力和机遇,培养党员优秀品质、坚毅作风、过硬本领。有人曾测算过,培养一名飞行员要花费与其体重等量的黄金,而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同样很不容易,倾注的物力尤其是精力更大。可以说,离开了组织,党员干部就如同种子离开土壤,再难开花结果。党员干部唯有依靠组织,将自己的作为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加之不懈努力,才有可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我们党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历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只要没有到不可挽救的地步,都会给予改正的机会,帮他把病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使这一方针贯彻得更为彻底、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提出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四种形态”,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严管中体现组织对党员的厚爱、体现治病是为了救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进行谈话函询4.2万件(次)。党员干部应清醒地认识到,谈话、函询既是了解情况,更是组织在给改正的机会。即便是给予党纪处分,也是以惩戒来警示,引导党员干部回到党章党规党纪的要求上来,避免其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明白了这些道理,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就不能犯糊涂,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明知自己触犯了纪律,却不主动找组织说清楚、寻求帮助,反而相信“小圈子”,请所谓社会“能人”帮他摆平;或者“不信马列信鬼神”,请风水先生、江湖术士出谋划策;甚至转匿赃款赃物、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等。犯错误的同志应及早回头,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忠诚,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组织是党员最坚实的靠山,党的怀抱最温暖。党员干部一定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把心交给组织,有多大的事都主动向组织说清楚,不要等犯了错儿才想起找组织,而是把依靠组织体现在认真执行请示报告、个人事项报告等具体事项中,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里,按照组织的指导、要求做好工作,用党的光辉照亮奋进的前程。(师长青)

【责任编辑:黄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