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廉吏:清官魏元翼魏朝阳
来源:泉州市丰泽区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5-12-18 10:04
魏元翼(1589—1672年),字尚博,号澄奄;泉州府东门外西福村人(魏征的三十二世孙)。于明天启四年中甲子科举人,后累官至工部主事、屯田司员外郎,奉直大夫。

     魏元翼(1589—1672年),字尚博,号澄奄;泉州府东门外西福村人(魏征的三十二世孙)。于明天启四年中甲子科举人,后累官至工部主事、屯田司员外郎,奉直大夫。元翼从九岁起,便师事本邑名士何乔远(万历十四年进士,泉州府清源“镜山书院”主持,有《闽书》等名著传世)。一学就二十年,尽得其师学术精华,因而也甚得乃师器重。元翼出师后,考中举人,其学识,为他后来一生筑下了坚实的理学基础,再加上家学渊源,魏征、魏了翁等人的正统儒学观念,使他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官场内外,能洁身自好,还能关心民众疾苦,造福一方。

     忠义正直 名声名利难移志

     元翼中举后,于崇祯元年(1628年)领乡荐至京城求取功名。其时,明朝最后一位皇上——崇祯帝刚即位不久,权宦魏忠贤还权倾朝野,崇祯帝寝食不安,怕被魏忠贤所害,暗中酝酿迅速除去魏忠贤,故当时朝廷的政治斗争非常微妙。明末权宦魏忠贤,河间肃宁(河北沧州)人,与泉州魏氏虽然同一姓氏,但泉州魏氏开基祖——魏九郎,早于元朝初期就入迁泉定居,其后人与权宦从没有任何来往。元翼带乡荐上京时,权宦魏忠贤尚一手遮天,曾派人设宴接待魏元翼,并许以高官,企图将其网为己用。元翼是正统儒学传人,早就看清魏忠贤其人的本质,不为魏忠贤提出的名利所动,即以“身尚有疾,暂难为官”推托。此次魏元翼进京,目睹当时官场的黑暗现实,他那正统的儒学观念,令其看清朝中局势,本欲求取一官半职,但因不愿趋炎附势,不得不放弃功名,托疾还乡。从京城回乡之后,即把泉州西福一族的灯号改为“鹤山”,借同宗著名理学家、一代大儒“鹤山先生”魏了翁的名号以显族,以便进一步表明本族属正统的儒家后代(魏了翁是魏征之孙——魏殷的次子的后裔,而魏元翼一族则是魏殷的长子的后裔,都是魏征的后代)。权宦魏忠贤不久果然就倒台,魏忠贤倒台后,魏元翼便得帝诏而上任为官。

     宽仁重教 爱民惠民勤为政

     崇祯二年,元翼奉召就任松阳知县。在任期间,清白为官,政绩显著,得廉吏名。崇祯八年丁父忧;后又丁母忧。崇祯十六年,魏元翼服阕补安徽石埭知县。该县民俗极为朴野;元翼上任后,即着重振兴教化;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常有内地饥民逃荒而至此,元翼在其任间,除了救灾赈灾外,还组织饥民垦荒种植,鼓励农耕,缓解灾情。该县钱粮历受侵逋,先后累县令十余人,元翼竭力奏请当道给予减免,使此县的经济得以复苏。遇有命案,元翼必躬身验之,处之,使该县在其任内无冤者。石埭池地士民,曾拦辕陈颂元翼政绩,致使元翼得以首荐,擢工部主事、南兵马司、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后为奉直大夫。

     急公好义 尽心尽力为宗亲

     崇祯十七年,安南邑大眉乡村民,因不堪官吏重迫,组织抗官拒役;当局派兵欲加镇压,魏元翼得知事由后,及时返乡,凭自身声望,为大眉乡民众解兵燹之围,使当地百姓免遭官兵残害之难。元翼于崇祯三年返乡其间,还偕同漳州龙溪县港内村翰林院编修、进士魏呈润,重修安阳魏氏族谱,再订昭穆,使本宗后人,咸知水源木本,永笃亲谊。

     洁身自好 为官为民皆楷模

     清初,汉人多有不满清朝的统治,各地举事甚多,地方秩序尚未安定;当时有朝廷库银经泉州上解时,途中被劫,是为大案,朝庭获悉后,大为震惊,遂派官兵追捕,追捕官兵,为儆示地方秩序及邀功请赏之故,一入泉州境内,就不惜滥杀无辜,大加镇压。是日,元翼的长兄同五弟等,适有事相随,从福泉大路入城,行至东郊“龟亭崎”一带,恰遇一队追捕官兵,一时躲闪不及,遂与路上其他行人,同遭被滥杀的不幸;当时元翼的二哥正在病中,当获悉长兄和五弟的惨死之后,也痛绝身亡。造成“七日三命”的惨局。得知此事后,魏元翼非常悲愤,上书自称不合时宜,辞官告归。离任临归时,因两袖清风,“缺行资而滞于池地”。当时民谣有:“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而元翼一生清白,十几年为官,离职返家时,却连路费都欠缺,可见其为人的品质是何等的高尚。如不是当地“士民捐金投柜”,他便难于成行返乡。元翼告归之后,结庐于邻里的乌屿岛上,绝仕宦交游,过隐居生活;每日葛巾野服,与农夫渔人等为伍,以谈晴雨、论农渔为乐。十一年后,于家中辞世,享年八十有四。

     论曰:魏元翼虽只是明末的五品官员,但能恪尽接职守,清白为官。清朝入关主政后,元翼顺应历史,为民众利益继续留任,至清顺治十八年,还是辞官告归。魏元翼的忠诚正直、急公好义、宽仁重教、洁身自好的为官准则,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优良的形象。难怪有诗赞:“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

     

【责任编辑:林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