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闽浙“番薯公” ——黄元规为官清廉公正二三事
来源:平和县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5-11-06 10:19
据浙江《平阳县志》记载:黄元规,字仲模,福建省平和县人。乾隆癸酉(1753)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在任清慎勤实,能兼之听,讼不事株连,讼费定规钱千四百文,轻案一讯即结,从未积压。

     清代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是为官一任、贪财无数的官场腐败现实。清代官场腐败相当普遍,康熙皇帝就曾说过:“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如州县官只取一分(1%)此外不收,便是好官。”清人冯桂芬也认为,官吏廉与不廉的区别,仅仅在于“廉者有所择而受之,不廉者百方罗致,结拜师生、兄弟以要之。”可就是在这样贪官污吏“俯拾皆是”的时局背景下,却有一些“出污泥而不染”官员,黄元规就是其中一名“不合时宜者”。

     据浙江《平阳县志》记载:黄元规,字仲模,福建省平和县人。乾隆癸酉(1753)举人,嘉庆十六年(1811)知县。在任清慎勤实,能兼之听,讼不事株连,讼费定规钱千四百文,轻案一讯即结,从未积压。和平坦易,慈爱谆谆,民咸称谓数十年无此好官。尝于沿浦地率民筑埭,数都均受其益,以劳卒官,民醵金(凑钱)归其亲。福建《平和县志》亦载:黄元规,字仲模(仲老)、希斋,漳州府平和县大坪人,乃大坪开基始祖质斋公第十六代孙。家贫志不穷,幼年苦读诗书,聪明过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乙酉科中文举人,累官至浙江省永嘉县、平阳县知县。

     黄元规为官任上,勤政廉洁,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秉公执法,除危救难,后竟不堪其劳客死他乡。身为手握一方生杀予夺权柄的一县之长,他置身贪腐盛行的清代官场,却穷困潦倒至死后需“民醵金归其亲”。如此廉洁县令,堪称今古稀有,而唯其稀有,方能千古流芳,并以“尊为神明,长年奉祀,香火不断”方式留忆后人。黄元规其人其事,在闽浙两地共成百代佳话。

     “番薯公”的由来

     平阳县百姓曾尊赐黄元规“番薯公”称谓,其中有一段来历。1811年夏秋之际,平阳县天干物燥,禾苗尽枯,百姓闹饥荒,平阳县赤洋山(矾山)贫民为求活命,甚至挖白石粉(观音土)来充饥。

     黄元规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心在流血。可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1812年秋天,飓风、大水接续而来,修建于乾隆23年(1758)年的苍南沿浦陡门渠道被台风暴雨冲毁。为了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刚到任的黄元规,马不停蹄,及时发动民众修筑沿浦埭,重修沿浦陡门渠道,使附近好几个都的农田受益。与此同时,黄元规从家乡福建省平和县引进良种番薯(地瓜)到平阳县种植,以解百姓饥荒燃眉之急。番薯好栽易活,平阳百姓广为种植之后,当地饥荒问题马上得到大大缓解。为纪念黄知县这段功绩,平阳县百姓把这种救命番薯昵称为“平和薯”,尊称黄元规为“番薯公”。

     从一段天灾袭来的史实,作为一县之长,不惜躬亲劳作,足见这位县官的清正廉洁之一斑。

     巧断姑嫂争婴案

     黄元规任平阳县正堂期间,秉公执法,明察秋毫,巧断明判,其巧断民案故事在闽浙两地广为传颂。巧断陈家姑嫂争婴案就是其中一例。

     平阳县城郊陈家村陈贸生妻子张秋菊与夫家妹妹陈春花(已出嫁,因家贫长年累月常住娘家)同期怀孕,又恰巧同时分娩,秋菊诞男婴,春花诞女婴。因重男轻女思想作祟,春花想争得男婴,便用银子买通接生婆,暗中调换秋菊的男婴。秋菊不服,告到公堂,知县黄元规升堂问案,姑嫂各说各话、争执不休,接受贿款的接生婆和素常偏爱女儿而与媳妇不睦的婆婆,均当场为春花诞男婴佐证。秋菊抵死不服,却拿不出证据。正左右为难,明察秋毫的黄元规心知此案必有蹊跷,并不急于判案,而是琢磨出一条妙计--再次升堂时,黄知县把男婴抱在公堂上,故意指骂孩子是不吉利的东西,一生下来就惹官司,下令将男婴装进布袋后丢进堂门外池塘里,以免日后生出祸端。眼瞅着亲生儿子即将溺水身亡,悲愤交加的秋菊冲破众人阻挡,跳进池塘抱起婴儿布袋,一旁的春花却现出无关痛痒的表情。此时,黄知县看在眼里,笑着对秋菊说:“你怀中的布袋装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个草扎,是我事前叫人丢袋前来了个偷梁换柱。你的亲生儿子在这里,平安无事,可以抱回去好生抚养。”事后,经再三审问,接生婆坦白其受贿调包换人事实,婆婆也当场承认自己的偏心眼过错等事实。

     在确凿事实面前,春花终于低下了头,认罪服刑。依照当时法律,黄知县对春花、接生婆、婆婆三人处以各责20大板的处罚,并将贿赂银两判归秋菊。平阳百姓闻讯,纷纷拍手称快。

     昭雪沉冤睦乡邻

     黄元规为官在外,不忘德释乡里,为家乡大坪族亲洗雪百年沉冤切友睦乡邻一事有口皆碑--大坪黄姓始祖质斋公所葬岩岭墘,地形似“飞凤展翅”,是一块风水宝地。

     岩岭墘毗邻岩岭庄姓地界,当年庄氏后裔意欲侵占这块风水宝地,在岩岭墘另造庄姓祖坟(内埋空骨骸罐),并于明末崇祯癸未年(1643年)使财结交官府、贿赂权贵,将黄氏后裔黄裕乾送防管吴震元处局谋断狱,窃占岩岭墘。

     事发后,岩岭墘黄氏后裔黄衷济、黄跻敬等人曾赴福州抚院司道控诉,都没有讨回公道,黄、庄两姓亦因此事世代结怨、年年兴讼。之后数百年间,庄姓家族仗其财大气粗,在祖坟讼争这件事上贿赂历任官府,酿成六代冤狱而沉冤莫白,期间黄姓曾有九人充军、十六人被流放。清乾隆年间,黄元规出仕,他分别向平和袁知县和漳州金知府诉说冤情,力催明断,经袁、金二公开堂审结并申报布政司和按察司批准,终为大坪黄姓讨回公道,将岩岭墘祖坟判归黄姓掌管,并于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立石碑禁示于黄庄亭(官府往返必经之驿站),黄、庄六代人151年沉冤方得昭雪。冤案得以昭雪,断讼公允无私,得到黄庄两村乡贤的一致认可与赞同。至此,黄庄二姓方相安无事。为感念黄元规功德,大坪黄姓族亲在祖庙内为黄元规设立功德牌神位,供奉香火,绵延至今。

     这就是名扬闽浙的“番薯公”。由黄元规为官清廉公正二三事看来,“百姓谁不爱清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责任编辑:林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