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作为”根在心有“小九九”
2015-10-08 11:30:4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笔者参加一个企业家座谈会,与会者反映说:“以往花点钱、找找关系,办事还挺顺溜。如今,请吃难了,礼也送不出去了,办事看似讲规矩,但脸变黑了,效率也降低了。”

  “为官不为”的形式有很多,表面上看无外乎“庸”、“懒”、“贪”、“怕”四个字。“思想跟不上、行动不赶趟”,有的干部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却没有奋起直追的紧迫感;“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有的干部习惯了“混字当头、懒字当家”的工作状态,惯性使然;“多办事多收益,快办事快收益”,有的干部私欲膨胀,陷入“好处不拿事也不办”的怪圈;“勤刷锅的媳妇打碗多”,有的干部就是因为“怕打了碗”索性“不刷锅”。

  这些理由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用党章的要求来对照、用“三严三实”的标准来衡量,却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偏见、谬误和悖论。对党员干部来说,不为就是过,庸碌就是错。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近年来,一些曾经干出过成绩的干部落马。有的干部就开始害怕“打了碗”,索性不“刷锅”。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要知道,那些干部落马并非因为干事创业,而是因为思想生锈、行动脱轨,违法乱纪才栽了跟头。至于那些把干多干少与“好处”、“红包”关联的干部,恐怕也就离贪污腐败的泥沼不远了。如此心态,不仅有负于党和人民的期望,有负于肩负的责任,也矮化了自己的人格、玷污了干事创业的动机,最终不但会一事无成,还会被时代淘汰。

  不干事儿的理由有很多,究其根本都是因为私欲作祟,心里打上了“小九九”。如果把为官不易当作“反常”,把为官不为当作“老到”,把“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当作生存之道,那么老百姓必然会在背后戳脊梁骨。(向贤彪)

版权所有 中共丰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丰泽区监察委员会 [闽ICP备15011890号-1]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技术支持:泉州网 联系电话:0595-22500139